妊娠生理
病因流行
机制原理
卵子(次级卵母细胞)从卵巢排出,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,在输卵管内与获能的精子相遇(A错)。
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与次级卵母细胞融合(B错)。
受精多在排卵后数小时内发生,一般不超过24小时(E对)。结合部位在输卵管的壶腹部。
整个受精过程需要大概24h(D错)。24h紧急避孕,24h内受精开始,受精到着床完成要一周左右。
#?
受精卵着床后才是妊娠开始吧,着床是受精后的第6-7天,受精成功并且着床后即为妊娠的开始(C错)。
第十版教材36页第一行,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
妊娠周数的计算从末次月经算起,一般是受精前2周,着床前3周
末次月经 2w 受精 1w 着床,即开始妊娠
24h受精
3日桑
4进宫
5、6晚囊
7着床
🙈受精后8周的人称为胚胎,受精后第九周称为胎儿。(注意不是妊娠后)
但悲不见九州同!
胎盘:排泄胎儿代谢产物,合成激素(孕激素等)和酶是胎盘的功能
- 胎盘的胎儿部分
- 胎儿的羊膜
- 叶状绒毛膜
- 孕妇的底蜕膜:底蜕膜是囊胚着床部位的子宫内膜,其作用是构成胎盘母体面
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,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合成
- 受精卵着床后1日可从母体血清中测出。受精后10日左右即可测,早孕最敏感方法之一
- 妊娠8~10w达高峰 (h是第八个字母,hcg三个字母,持续3周 联想记忆 8~10w)
- 产后1-2w消失(联系记忆葡萄胎之后hcg消失时间)
产生 <10周 >10周
雌激素 妊娠黄体 胎儿-胎盘单位
孕激素 妊娠黄体 合体滋养细胞
(hcg能维持妊娠黄体的功能,hcg在10周 #? 达高峰,后逐渐下降。)(8版教材上写着:着床后的10周血清hCG浓度达高峰。着床后10周即孕周13周。)
- 胎儿侧:胎盘的绒毛膜板、绒毛干及绒毛叶、脐带(连接胎儿与胎盘)。
- 母体侧:子宫蜕膜的底蜕膜(与胎盘绒毛直接接触的部分)、螺旋动脉(供应胎盘血液的母体血管)。
- 核心连接结构:胎盘绒毛间隙(母体血液在此与绒毛内的胎儿血管进行物质交换)。
胎儿胎盘单位产生:
仅雌激素
- 一级绒毛
- 次级绒毛:间质中心索,细胞中心索,合体滋养层。从内到外
- 三级绒毛(胎儿胎盘循环):分四层:绒毛血管,间质中心索,细胞中心索,合体滋养层
子宫胎盘循环:滋养细胞穿透底蜕膜,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内1/3,取代子宫螺旋动脉的血管内皮形成子宫胎盘血管。
#合体滋养细胞
合体滋养细胞是胎盘绒毛外层的一种特化细胞,由滋养层干细胞分化而来,是胎盘执行物质交换和激素分泌的关键功能细胞。 直接接触母体血液(位于绒毛表面),是母胎物质交换的主要屏障和通道。
分泌
HCG: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on
hPL,人胎盘催乳素:human placental lactogen
孕激素
宫缩素酶
雌激素(将母体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) #?
叶状绒毛膜分两层:
滋养层内面:胚外中胚层
内层:细胞滋养细胞
外层:合体滋养细胞
可能答案觉得内层不分泌hcg,所以叶状绒毛膜太广泛了吧,但hcg确实是叶状绒毛膜分泌的,叶状绒毛膜又是胎盘的一部分,所以胎盘同理不选。
葡萄糖:易化扩散,胎儿代谢主要能源
氨基酸,钙磷碘铁:主动转运。
钾钠镁,脂溶性维生素:简单扩散(美甲一家)
补充: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、肾小管的重吸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。(同向转运体)
分子量小(B错)、脂溶性高(E错)、血浆蛋白结合率低(D对)、非极性(C错)的药物容易通过胎盘而影响胎儿。
并非所有激素都容易通过胎盘(A错),如泼尼松不易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。
孕早期基础代谢率稍下降,于孕中期渐增高,至孕晚期可增高15%~20%(P40)。相应的蛋白质需要量在孕中期(4~6个月)每日增加15g,孕晚期(E对)(7~9个月)是需要蛋白质的最高时期,每日增加25g。
胎儿越大,需求越多
早期(0-12w)各器官形成(心脏、甲状腺)
中期(13-28w)各器官迅速发育
晚期(29-40w)肌肉和脂肪组织增长为主
增肌要多吃蛋白质
#羊水
碱性(胎膜破了阴道ph升高)
- 妊娠早期~母血清
- 妊娠中期~胎儿尿液
- 妊娠晚期~胎儿尿液 胎儿肺痰液
血尿肺
羊水中:
卵磷脂/鞘磷脂比值>2——肺成熟。
淀粉酶≥450U/L——唾液腺成熟。
胆红素类物质值<0.02——肝成熟。
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%——皮肤成熟。
肌酐值≥176.8µmol/L——肾成熟。
肺泡表面活性物质
18-20周开始产生
28周出现在羊水里
35-36周迅速增高至成熟水平(保胎至34w #? )
#胎儿肺成熟
①孕周34w。肺泡二型细胞,20周产生,二棕榈酰卵磷脂
②卵磷脂/鞘磷脂≥2
③磷脂酰甘油PG阳性
妊娠8周羊水量 5~10ml
妊娠10周羊水量30ml
妊娠20周羊水量400ml
妊娠38周羊水量1000ml(最多)
妊娠40周羊水量800ml (足月)
妊娠42周羊水量300ml (过期)
1、早期妊娠:14周前 。耻骨联合上2~3横指(首次触及宫底)3个月。妊娠12周后可在耻骨联合上方2~3指触及(A对)。12w出现不规律宫缩。14 #?
2、中孕:第 14 周(孕 14⁺⁰天)至第 27 周⁺⁶天 脐上3横指
3、晚期妊娠:28周开始 脐与剑突之间 剑突下2横指 7个月
什么叫孕123期?
不是这样的,0~13周,14~27周,28周~40周分别为三期
在补一下
内科认为手术只能中期做,妊娠早期丙硫氧嘧啶,中晚期首选甲巯咪唑。
T1-PTU。T2.T3-MMI
T2-手术治疗
甲状腺疾病
#子宫
子宫各部增长速度:宫底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,宫体含肌纤维最多,子宫下段次之,宫颈最少,故子宫各部不是对称球形(E错)。
妊娠晚期子宫容量约5000ml(D错)。5ml-5000ml
子宫增大并不是因为肌细胞数目增多造成的,而是随妊娠进展,胎儿、胎盘及羊水的形成与发育,使子宫体逐渐增大变软(B错)。
妊娠晚期子宫轻度右旋,与乙状结肠占据在盆腔左侧有关(C错)。
妊娠期生殖系统的变化有:
阴道壁皱襞增多,周围结缔组织变疏松,肌肉细胞肥大,伸展性增加,即阴道皱襞增多并伸展性增加(D对)。怀孕了 皱壁增多是为了保护胎儿 避免细菌爬上来
妊娠期卵巢排卵和新卵泡发育均停止(A错)。
妊娠后子宫峡部开始变软,逐渐伸展拉长变薄,扩展成宫腔一部分,临产后伸展至7-10cm,成为产道一部分,称为子宫下段,不是在妊娠晚期开始变软并延长(C错)。
宫颈管内腺体增生、肥大,使宫颈自妊娠早期逐渐变软,呈紫蓝色,妊娠期宫颈黏液增多,形成黏稠黏液栓,而不是宫颈管内的腺体肥大增生并粘液减少(E错)。
子宫峡部
6-8w变软黑加征
12w变长扩展,成宫体一部分
临产变长至7-10cm
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,心搏量减少只出现于仰卧位这一体位情况下,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。
由于妊娠时水钠潴留(雌激素)及妊娠子宫压迫盆腔和下肢静脉,阻碍血液回流,使静脉压增高,足部及小腿可出现水肿。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,阻碍血液回流,常有踝部、小腿下半部轻度水肿,休息后消退,属生理现象。
睡眠取左侧卧位时能使下肢血液回流改善,水肿减轻。若四肢水肿卧床休息后不消退(E错,为本题正确答案),应考虑到妊娠合并肾脏疾病、低蛋白血症等。
#妊娠改变
妊娠期末期血容量可增加45%左右,心脏容量增加约增加10%,容量增加,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,所以会出现收缩期杂音
补充一下,一般做题的时候,3级(含)以上的杂音是器质性杂音,以下的是功能性杂音。
心脏容量增加10,排出量增加30(妊娠32~34周左侧卧位心排出量较未孕时约增加30%),血容量增加40-45。血容量在妊娠32~34周增加40%~45%(A错)。第二产程是从子宫开全到胎儿娩出,这个过程中产妇用力,腹腔内压增大,血液从内脏被挤压至心脏,回心血量增加,心排出也增加。
10+30=40
妊娠期,伴随着外周血管阻力下降,心率增加及血容量增加,心排出量自妊娠10周逐渐增加,至妊娠32~34周达高峰(B对),持续至分娩。
正常妊娠循环系统变化为心率稍增加,收缩压一般无变化,舒张压轻度偏低,心脏向左、上、前方移位,心浊音界稍向左扩大,心尖区可闻及2/6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。
妊娠期增大的子宫使膈肌升高,心脏向左、上、前方移位(E错),心脏沿纵轴顺时针方向扭转,加之血流量增加及血流速度加快,心浊音界稍扩大,心尖搏动左移1~2cm。
部分孕妇可闻及心尖区Ⅰ~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(C错),第一心音分裂及第三心音,产后逐渐消失。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,且出现收缩期杂音。
生理性杂音只限于收缩期,通常由血流过快引起;舒张期杂音是器质性杂音
妊娠期血液的生理性改变(P38)有:
- 血容量增加(D对)妊娠期循环血容量增加以适应子宫胎盘及组织器官增加的血流量。
-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(A对)凝血因子Ⅱ、Ⅴ、Ⅶ、Ⅷ、Ⅸ、Ⅹ增加,仅凝血因子Ⅺ、ⅩⅢ降低。
-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期增加50%,纤维蛋白原改变了红细胞表面负电荷,出现红细胞钱串样反应(八年制妇产科学第2版P43)使红细胞沉降率加快(B对)。
- 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,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(八年制妇产科学第2版P43)使纤溶活性降低(C对)。
判断糖尿的阈值要比平常低,
因为孕妇肾糖阈低,尿糖高,血糖倾向于低,所以对应的判断糖尿的阈值要比平常低
- 垂体
- 妊娠黄体及胎盘分泌的大量雌、孕激素,对下丘脑及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使卵泡刺激素(C错)及黄体生成激素分泌减少(E错);
- 催乳素在妊娠7周开始增多,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量(B对)。
- 肾上腺 妊娠期雌激素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,使皮质醇大量增多(A错)。
- 甲状腺 妊娠期血清中甲状腺素水平增加,但由于==雌激素刺激肝脏产生的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(TBG)==增加2~3倍,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并未增多(D错)
- 甲状旁腺 妊娠早期孕妇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降低,妊娠中晚期逐渐升高。
妊娠期内分泌系统变化:二高一少一不变
二高:PRL,皮质醇
一少:促性腺激素
一不变:游离甲状腺激素
两高两低一不变
高:【乳糖】糖皮,催乳
低:FSH,LH
不变:血中freeTH,FT3,FT4
增加:totalTH:TT4,TT3
原因:雌激素刺激TBG↑
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大量雌、孕激素使乳腺充分发育,雌激素可刺激乳腺腺管发育(B错),孕激素可刺激乳腺腺泡发育(C错),乳头增大变黑、乳晕颜色加深(E对)。(蒙氏结节)
但是大量的雌孕激素抑制了乳汁的生成,妊娠晚期无乳汁分泌现象(A错)。
初乳是妊娠末期,尤其在接近分娩期,挤压乳房时出现的少量淡黄色稀薄液体(D错)。